我要去创业了,做在线教育。
记得为我加油! 几个月前,我的微信收到过这条消息。
我并不太熟知发消息的这个人,没和他说过几句话,想来他应该是群发的,以此来寻求勉励与激励。
这让我对他多留了一点心。
昨天刷微信,忽然想起这件事,点进他的朋友圈里一瞧,才了解他已经创业失败,烧光借来的钱,欠了17万的外债。
17万,不算多到夸张,但也够喝一壶。
我问他下面干什么计划,他无奈: 还能如何解决?找份工作,还债吧。
创业这个词,近两年忽然被炒得火热,连家门口的公交站广告,都从肾宝换成了万众创业。
而事情坏就坏在万众这两个字上,它叫人低估了创业的困难程度,以为开个公司,雇几个职员,打打广告,就能坐等数钱。
创业人士越发年轻,也越发浮躁。
网络放大了成功人士的光环,百万千万的价值挑逗着大家的神经,却鲜有人关心创业失败的这类群体,是什么状况、去了哪儿、目前过着哪种生活。
全国天天有近10000家新公司在工商局注册登记,而其中的80%,将在三年后宣布破产。
太阳东升西落,市场经济的车轮滚滚向前,无数人乘兴而来,又铩羽而归。
就像他们从未出现过。
1.创业的幸存者偏差 2009年1月28日,几个青年,顶着凛冽的寒风,手里握着传单,散发给每位路过的行人。
传单是彩色打印的,上面画满了诱惑的精致零食。
饼干、话梅、蜜饯,非常能吸引白领的眼球。
只须白领们想,在网上下单后,2小时内就能送货上门。
(这类型似于外卖的模式,在2009年的国内还极少见,十分新颖) 公司开始营业首日,半天时间发出500份传单,引来订单50份。
10%的高实际转化的比例,让这类青年欢呼雀跃。
很好的开局。
公司飞速进步,仅一年后,销售收入规模就突破700万元,注册会员数目30多万。
这种模式开始被创业杂志频繁报道,网站、电视台也邀请开创者做客节目。
所有看起来都那样美好,然而客流量的激增,同样也暴露了公司物流配送的弱点。
短期内疯涨的订单,使他们开始没办法保证2小时内送货上门,用户收到的零食也常常被压碎甚至丢失。
公司已经意识到了物流配送的问题,却还是在这重点的一步,走错了路。
就像当初的忽然热门一样,它的落寞也同样迅猛。
2011年十月27日,距离公司创建仅两年后,开创者在官方网站发布了一封致歉信: 我决定换个买卖,换个活法,终于做出了关闭零食业务的决定,心如刀绞 这家公司,叫西米网。
在2009年红极一时,又飞速没落。
我的好友是西米网的忠实用户,这得以让我见证了西米网的崛起与消亡。
类似的网络零食网站多如牛毛:淘鹊网、热贝网、24小食、果豆吧、蚂蚁汇,这类你从未听说过的名字,都与西米网有着相同的命。
短则什么时候,多则两年,消失得不见踪影。
打开新闻网页,关于西米网的报道,一直定格在2011年。
2011到今天,已过去5年,这足够让西米网淡出所有人的视线,就像它从未存在过。
企业的破产,意味着媒体不会再报道关于它的任何消息。
这使大家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如火如荼的新公司上,却忘记了更多早已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。
而恰恰正是这类被忽略、被遗忘的前车之鉴,才更能体现凶险万分的真实创业环境。
是的,大家只能记住那些光鲜亮丽的佼佼者,连2、都回想不起来,又如何会记得那些失败者呢?2.你永远也不会了解,创业失败的到底有多少人 西米网是单独的个例吗? 不是。
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现在国内每分钟就会诞生8家新公司,天天都有上万家新公司注册,而企业平均寿命却只3年。
换句话说,大多数创业公司都将在3年内破产、破产。
创业失败率80%,而在校大学生创业失败率更高达90%。
有的创业失败的例子非常典型,譬如一部分人把创业当成了避风港。
我不喜欢目前的工作,离职去开个天猫店吧、老板真操蛋,我计划和其他人合伙开个咖啡店。
有的人只不过想想,有的人真去做了。
但不管如何,以这种想法做为支撑的人,基本都会铩羽而归。
由于他们关心的重点从来不在创业本身,而只不过一种逃避现实、自我麻醉的借口罢了。
创业的特征,是典型的高风险高利润,工作强度很大。
假如你想以此来获得比朝九晚五更惬意的生活 对不起,你来错地方了。
另一部分极易创业失败的群体,是多如牛毛的投机者。
每隔一段时间,大家都会看到所谓的风口。
2011年,这个风口叫团购;2014年,这个风口叫在线教育;2015年,这个风口叫网络+。
每到这个时候,总会有无数的投机者冲进风口,试图分杯羹:目前XXX比较火,其他人都在做,我也想试一下。
于是2011年有了上千家团购网站,活到目前的,一只手就数得过来;今年初又有很多投机者试图在互联网直播插上一脚,结果到了年末,没知名度的直播网站像割韭菜一样纷纷破产。
当你发现某个范围突然成了热门,计划大展拳脚时,要时刻记得,与你的想法不谋而合的人,肯定数以万计。
所以下面注定是一场血雨腥风的厮杀,活到最后的幸存者,靠的不是投机,而一定是扎实的内功。
说真的,没金刚钻,就千万不要揽瓷器活。
3.承受不住失败的打击,就别来创业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创业有关词汇,关键词排名最高的两个关键字是负债累累与不想活了。
很多人根本没做好创业受挫的筹备。
公众号艾格吃饱了的开创者闻佳在作者介绍里说,关于食物,我不是比你了解更多一些,只不过比你花了更多的冤枉钱。
这才是创业的正常状态。
经验,就是在这频繁的碰壁和尝试中,渐渐积累起来的。
没什么创业人士能一蹴而就,从始至终不犯了错误。
可以如此说:创业的过程,就是不断面对失败的过程。
没处置挫折的能力,就请勿来趟这浑水。
还有的人把创业当作背水一战,举全家之力东拼西凑,甚至在几个月内,花光爸爸妈妈辛苦攒了半辈子的养老钱。
这真的不适合。
创业不是赌博,要掌握止损。
永远不该让自己陷入兜里只剩200块钱、债台高筑的境地。
至于白手起家,置死地而后生的故事,那只不过故事而已,你真想用倾家荡产,来搏一个万分之一的概率吗? 说了这么多,我的本意绝不是来故意打击你。
假如你毕业之后一直从事英语培训工作,积攒了五六年培训经验,对行业情况十分知道,这个时候你说自己要出来单干,开个英语培训机构,哪个会拦你? 假如你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,优质人脉排到南天门,爸爸妈妈轻轻松松甩给你几百万,叫你开个公司试一试水,哪个会拦你? 创业需要资本,经验资本和资金资本。
要么你有足够的经验,要么有足够的钱。
但现实状况是,很多人(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)对行业并不知道,资金也不充足,既没经验又没钱,空有一身朝气和梦想。
光凭梦想,是保持不了一个公司正常运作的。
我的看法一直如1、在创业之前,必须要拥有核心竞争优势。
要么你本身有丰富的经验、要么你能找到资深的合作伙伴,或是有充裕到无重压的资金,不然,最适合的办法,永远是先以打工者的身份进入一个行业,知道一个行业,用时间换空间。
一个合格的公司开创者,应当一直抱有如此的觉悟: 我有经验、有资金、有健康的身体、我享受创业的过程、我怀着克服困难的笃定信心、我也能承受创业失败的最坏结果。
只有如此,我才有资格在公司法人印章上,签下我们的名字。